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m6米乐app

讲座回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列通识讲座第六讲——刘瑞明:迈向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
发文时间:2024-03-21

2023年12月13日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列通识讲座课第六讲于立德楼1003教室举办。本次通识讲座课由经济学院刘瑞明教授主讲,主题为“迈向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

1.png

在此次讲座中,刘瑞明教授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01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

通过回顾历史和洞悉时局,刘瑞明教授阐释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他指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从领先到落后的转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曾经长期处于人类文明的中心,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欧国家纷纷搭上了工业革命的快车、迈入了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中国却远远地落后了,甚至出现了被侵略和被殖民的“落后挨打”局面。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降,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备受屈辱,中华儿女渴望走出一条现代化的道路,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正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人民的不断奋斗下,中国逐渐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刘瑞明教授指出从人类福利改善的角度看改革开放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长达四十余年的高速增长让数亿人走出了贫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良好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逆全球化”趋势改变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资驱动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生存环境。从中长期来看,支撑中国过去近40年高速增长的几大动力源泉均不同程度地减弱。全球化红利耗竭,工业化红利递减,人口红利也随着人口抚养比底部到来、刘易斯拐点出现、储蓄率的回落而发生逆转,未来经济增长潜力有所下降。刘瑞明教授指出在综合考虑了错综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新兴经济体发展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日益扩大、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社会矛盾问题长期积累多发、“三期叠加”矛盾凸显、传统发展方式积累的沉疴病垢和藩篱正在破冰六大因素后,高质量发展既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观意愿”,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02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

刘瑞明教授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引领理念、实现载体、一条主线、三大指向、发展格局六个方面介绍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他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指向、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载体、以“双循环发展”为新格局,最终推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整套经济发展体系。

刘瑞明教授进一步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总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引领高质量发展所依赖的理念就是新发展理念,要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载体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而实现的一条主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的指向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的格局则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03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

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具体体现在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六个方面,也是高质量发展体制保障建设的主要内容。刘瑞明教授指出指标体系解决的是高质量发展绩效的衡量和评价标准问题,政策体系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抓手,标准体系设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产品和服务标准,统计体系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支撑,绩效评价体系用于高质量发展的效益评估。他强调这六种保障机制互相关联、互相补充,共同构成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

2.png

最后,刘瑞明教授指出蓝图已经绘就,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韧劲,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不断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那么,新一轮大规模的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制度红利将会进一步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保证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刘瑞明教授呼吁大家在“高质量发展”的旗帜下,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奋力,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通过本次通识讲座,各学院的同学们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保障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本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通识课讲座圆满成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