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m6米乐app

“全球化的比较政治经济学”国际论坛时间表
发文时间:2006-11-28

2 次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

2006 9 月 1-3 日北京

(上传时间:2006/07/03) 

研讨会主题

全球化、中国与后进发展的动力

主办机构及研讨会参加者

下列三家学术机构为“全球化的比较政治经济学”国际论坛的创建机构: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 日本当代经济问题和马克思经济学学会

根据论坛授权,成立筹备委员会,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为基地承办本次研讨会,并获下列学术机构协办:

? 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大学经济系

?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除上述各机构所属学者外,筹委会特别邀请了一批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国内外学者参与研讨会、提交论文并作报告。

学术背景

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全球化的实质,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体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全球范围的体系运作逻辑,另一方面是以地区或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自发活动以及对体系运作逻辑的反应,这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对全球化的过程、涵义和前景的考察,必不可免地需要基于体系视角的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

遵循上述要旨的研究纲领,其特性显然与现存的关于全球化研究的主流经济学文献很不相同。可以断言,有关全球化研究的主流论著,其重要特性是欠缺比较视角或系统视角,或甚至两者皆缺。主流文献对于上面所提的自发活动或反应,总是倾向于将之视作仅仅是某种性质固定的“变量”,而忽略了它们的性质其实是取决于与系统特性的相互作用。而即使是试图将体系运作逻辑考虑在内的主流论著,其理论基础却是十分脆弱,往往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先验假定上,即所谓“完善的产权”是世界发展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正是因为上述特性,主流经济学文献对全球化的研究存在着根本的缺陷,这种缺陷在面对全球化年代的一系列重大事变所引发的理论课题,包括从主流理论视角看来是形迹可疑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经验、前苏联集团国家的制度变革并没有带来所承诺的发展成绩、东亚发展历程中建立在“裙带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奇迹与危机、以及拉丁美洲以至广泛第三世界国家的“虽然推行了市场化改革却是丧失了发展”、等等,尤其显得突出。

一个以强调比较视角和系统视角为特色的研究纲领,必然要求国际学术合作,而“全球化的比较政治经济学”国际论坛正是因应这个目的创立的。论坛的首届国际研讨会于 2005 年 9 月份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行,其主题是“建立系统视角的全球化比较政治经济学”,也正是意图为往后的双边和多边学术合作铺设基础。因此,将于 2006 年 9 月份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研讨会,其具体意图就是要促进一系列遵循上面所述的研究纲领的严肃学术论著的产生和发表。

研讨会结构

本届研讨会将包括主题演讲、全体会议和一系列并行的论文报告会,另外还将安排关于论坛未来发展、双边或多边合作研究项目的讨论会。并行论文报告会的主题为:

? 1 ,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探讨

? 2 ,后进发展 ── 趋势与课题

? 3 ,中国与世界经济

? 4 ,东亚 ── 经验与模式

?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发展问题

? 6 ,金融、金融制度与发展问题

研讨会的工作语言为英语,所报告的论文全部为英文,部份演讲或发言可以提供英汉双语传译。

研讨会论文去处计划

研讨会主办机构将联系适当的匿名评审专业期刊或学术出版社,争取将部份研讨会论文公开发表,另外也将争取发表论文的中文和日文版本。

提交论文期限

请研讨会参与者于 2006 年 6 月 30 日之前提交论文题目和提要,以利宣传和联系出版机构。完整的论文请于 2006 年 8 月 10 日之前提交,以便主办机构在研讨会之前将之载上论坛网站,网站地址为

研讨会联络处

有关研讨会的查询请联络卢荻,电子邮件地址为: , 。研讨会论文请以 ms word 文档提交上述电子邮件地址。

(编辑:牛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