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m6米乐app

“城市与区域永续发展——环亚太地区研究与政策挑战”国际学术会议通讯稿(下)
发文时间:2017-12-19

   12月10日上午,“城市与区域永续发展——环亚太地区研究与政策挑战”国际学术会议的主旨演讲继续举行,由张可云教授主持。上午共有8位教授做学术报告,他们依次是:中国科学院赵作权研究员、罗彻斯特理工学院amitrajeet a.batabyal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石敏俊教授、南开大学江曼琦教授、北海道大学joao romao教授、北京大学薛领教授、吉林大学赵儒煜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强教授。

  赵作权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中国经济的空间演化:面向内地的一带一路”。他先回顾了世界经济中心的空间演化历史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总结二者得出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然后,他通过消费市场的空间分析,找到我国从沿海之国转向平原之国的发展规律。最后,他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未来我国实现大陆之国向世界之国转变的重要意义。

  amitrajeet a.batabyal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熊彼特创意阶层竞争、创新政策和地区解决发展”。他从手机市场的竞争来切入区域创新话题,并就是否存在均衡的增长道路来谈了自己的观点。他通过模型来证明了,保护企业家专利有助于推动区域的创新,所以应该在财政政策上减少税收,促进创新。

  石敏俊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基于北京市水资源约束的诱导适应性制度变迁”。他通过对比北京市20年来的人口、gdp和水使用量,提出了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的概念。接着,他以投入产出为分析框架,分别做了三次最优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城市转型的背后反映出城市战略上的变化。

  江曼琦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京津冀区域产业链的特点与优化”。她立足京津冀的产业协调视角,深入到了产业链的分析之中。她丰富了区域产业链的定义,将其扩充为产业链族,强调其经济属性和空间属性。然后,通过对比长三角和京津冀的产业链发展情况,她发现京津冀的价值链和生态链还处于低位、制造业的产业链过细、其核心环节薄弱等特点。最后她提出,以供需链来带动创新链条、生态链以及物流链是目前最好的政策措施。

  joao romao的报告题目是“北海道东部地区可持续性养生旅游的综合差异化和战略性产品开发”。他以北海道地区为例,介绍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分析框架。首先他将养生旅游的目的分为享乐、体验和利他,接着他详细介绍了日本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并对其做了swot分析。然后,他建立应用模型,从设施、地区和整个北海道三个层次来分析旅游者的特征。最后他还提到了企业家精神对于产品服务创新的推动作用。

  薛领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碳交易市场一体化对中国异构企业选址的影响:ac—nge分析”。他先介绍了这个选题的背景——上个月6号在波恩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在此次大会上提到了中国的碳交易。其次,他梳理了碳交易的概念、空间演进过程、作用机制,并提出ac—nge的分析工具。然后,他介绍了建模的过程和实证结果。最后,结论是一体化碳交易市场可以改变空间结构,碳配额规则应该在企业间形成多样化、差异化的政策,应该把配额偏向创造更多价值的企业。

  赵儒煜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基于不完全市场前提的市场理论探讨”。他先对经济学原理中的价格均衡、市场出清、商品理论做了批判,认为市场失灵反而是常态,不完全竞争市场才应该被研究。在回顾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理论之后,他吸收了行为经济学的观点,并提出:市场应由需求决定,心理预期才是看不见的手。

  张强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他立足刚刚召开完的十九大,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做了深入剖析。首先,他回顾了开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关系演化过程和三农问题的发展历史,接着他强调了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可行性。最后他总结了学术界对于该话题的贡献——城镇的研究、都市的治理和土地问题。

  中午12点,8位教授的精彩报告结束后,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张可云教授主持会议闭幕式。闭幕式上,roger stough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文余源副教授做大会总结。

  roger stough教授高度肯定此次会议的专业水平和学术深度,并对人民大学的师生表示感谢。他期待下次会议的举办,并邀请大家参加。文余源副教授介绍了此次参会人员的规模、国籍和成果水平,从会议的热度来说明此次盛会的成功之处。同时,他向参会嘉宾宣布了会议期间与国际区域科学院达成的共识——加强在学生培养、会议举办以及论文出版等方面的合作,要实现正常化、品牌化和年度化。

  本次国际学术盛会的成功召开将拉开我国区域经济研究国际化、品牌化的序幕,未来将有更多的学术交流发生在中国,中国的区域经济学将走向世界。

(供稿:夏添;编辑:陆美贺;核稿:李佩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