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m6米乐app

丝路论坛:一带一路与共同体建设
发文时间:2015-11-11

   11月6日-7日,由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主办,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财经》、《经济导刊》协办的“丝路论坛:一带一路与共同体建设”在北京昆仑饭店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担任主席,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孔丹担任副主席。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白鸽,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赵胜轩,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德米特里?梅津采夫,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英国驻华使馆公使兼副馆长罗廷,国家开发银行行务委员、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蒋志刚,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院长张宇及众多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6日下午的论坛开幕式由孔丹理事长主持,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做主旨演讲。程国平副部长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将以实际举措给沿线国家和世界带来多重机遇”, 同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各异,我们愿与相关国家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建设”。

 

  在开幕式致辞环节,各位嘉宾就“一带一路与共同体建设”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 赵白鸽博士作了题为“建设新型智库平台,凝聚资源打造‘一带一路’共同体”的发言,指出“一带一路”将形成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促进形成一个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赵胜轩副院长作了题为“建设“一带一路”应发挥好智库作用”的发言,他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哪个国家的对外扩张,不是哪个国家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更不是哪个国家谋求经济霸权,而是沿线各国实现共同利益、共同发展的需要和重大的机遇。

  此后,常振明董事长以“发挥中信综合优势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与共同体建设”为题的发言表明要发挥金融助推器作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并指出企业要坚持先予后取,多予少取,实现互利共赢。 

  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共同事业,旨在建设以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基础的命运共同体,其历史与现实意义决定了这必将是一项长期的合作之旅,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必有更大收获。王利明常务副校长还简要的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关于“一带一路”研究的成果并表明了与各位专家学者合作的意愿,希望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更好的落实。

  开幕式的后半部分由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部分国家驻华大使、使馆公使等发表讲话。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表示俄中都致力于实现欧亚地区和亚洲地区的可持续经济增长,以及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和交通的互连互通,“俄中尤其重视运输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因此,我们有新的空间来实施一些大的国际项目”。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德米特里?梅津采夫则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该是平衡的,不要导致欧亚大陆一些非建设性竞争性项目的出现。未来它不仅涉及欧亚大陆,而且涉及到整个世界的未来发展。法国驻华大使顾作了题为“‘一带一路’是促进世界繁荣和平的重要事业”的发言。他表示,“一带一路”有助于便利化人员、商品和资本流动,希望通过促进商品、思想、人员的流动来分享增长。消除贫困,巩固稳定与和平。英国驻华使馆公使兼副馆长罗廷指出,英国企业和政府可以贡献出很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包括在公私合作领域贡献出很多的专业和知识,促进‘一带一路’项目的成功。

 

  最后,丝路论坛主席陈元在主旨报告中表示,在吸收借鉴一切可以利用的国内外经验做法的同时,又要打破一切成规,不断完善国内计和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探索前所未有之法,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为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幕式顺利结束。

 

  11月7日上午,为进行更加具体的交流,论坛分为四个分论坛:基础建设与互联互通、经贸往来与投资融资、政治互信与风险防范、多样性下的跨文化交流。

  由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经济导刊》总编辑高粱主持的基础建设与互联互通分论坛中,来自丝路基金、中石油、华能、电信、中信以及中建等的代表和相关学者进行了互动讨论,探讨企业如何进一步走出去,并表示“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与互联互通需要政府规划引领,需要企业主导参与,需要金融支撑,需要市场化运作等各方面的合作。

  “经贸往来与投资融资”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院长张宇教授主持,来自各界的学者与行业代表就经贸往来与投资融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人民币国际化来使用角度来讲,人民币国际使用对中国的挑战远远大于好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其发言中表示,中国贸易需求很强烈,但是在金融安排上出现三个错位,一是对外资依赖和对出口依赖太高;二是期限问题,资本流进流出不稳定,如何获得长期资本变成最大问题;三是缺乏金融基础设施。“人民币国际化在纠正这个错位”,曹远征分析,错配就是后贸易的人民币计算,仅仅纠正货币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解决期限问题。曹远征还强调,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在提速。论坛还就如何让实体经济更好的得到金融货币的支持,信贷的支持,如何拓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章法,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吉平等嘉宾分别发表了精彩观点。在互动讨论环节,各位嘉宾的思想交锋碰撞,让观众受益匪浅,现场掌声连连。

  分论坛政治互信与风险防范由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主持。论坛就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政治互信、风险防范、战略安全以及国际关系等问题在各界专家人士中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客观分析了当前的政治环境,并在加强政治互信建设以及风险防范上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力主持的多样性下的跨文化交流分论坛上,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希光在会上做了题为“建设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强国”的发言。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丁奎淞指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的进一步提升必然伴随着经济“走出去”的全过程。此外,众多经济学界的专家对与各国文明互鉴中如何扩大影响、互学互鉴,实现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展开了互动和交流。

  分论坛在热烈的讨论和思想碰撞中拉下了帷幕。

  11月7日下午,国家开发银行行务委员、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蒋志刚主持了论坛的闭幕仪式。在闭幕式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中车集团党委常委徐宗祥等人出席并发言。徐宗祥表示,中国中车要成为真正领先全球的企业,要把握好“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加快全球布局。积极推动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不断打造海外业务的升级版。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基本前提,加快“一带一路”沿线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考。之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胡鞍钢用详尽的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最后,孔丹理事长作了大会总结。他肯定了论坛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意义,并对论坛的支持者表示感谢,高度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内最早投入到“一带一路”研究的机构和学校之一在“一带一路”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的长期深入研究工作寄予重望。最后孔丹理事长提到丝路论坛今后将会一年举行一次,更好地为“一带一路”这项长期性的战略贡献力量。

  各个专家学者在论坛中的发言和交流将“一带一路与共同体建设”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次丝路论坛圆满结束。

(编辑:陆美贺;核稿:李佩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