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m6米乐app

2013上半年经济学院宏观经济学研讨会成功举办十一期
发文时间:2013-07-02

  为提升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国际性,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院于2007年开始举办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宏观经济学研讨会以其“深入讲解”和“热烈讨论”的特色获得众多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各位师生的协调组织和热情参与下,宏观经济学研讨会于2013年上半年成功举办了十一期,至今举办总期数已达到140期。

  宏观经济学研讨会由陈彦斌教授发起和指导,旨在追踪国际范围内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倡导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动态均衡模型并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包括增长与发展、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研讨会强调“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相结合,在学习讨论前沿文献的基础上,倡导科研工作以中国国情为根本,以深度的理论思考为基础,以严密可靠的研究方法为工具,开展中国宏观经济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研究。

  研讨会围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宏观经济学论文进行开放式互动讨论,即先由主讲人介绍所选论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由参会的师生就文章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研讨会文献经过精心挑选,大多选自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期刊》、《经济学季刊》、《计量经济学期刊》等国际顶尖期刊。讨论主题涉及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理论研究、财富不平等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金融市场摩擦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市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新研究等。研讨会的主讲者既有经济学院和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的青年教师,也有经济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的博士生。

  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六年来的成功实践表明,以研讨会形式学习和讨论宏观经济学经典和前沿文献对促进经济学高水平学术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意义。六年来,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培养出了一批与国际前沿接轨的经济理论高级研究人员。研讨会的多名核心学员分别前往剑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系、印第安那大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世界顶级名校攻读博士学位,并在《经济研究》和国际ssci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同时,研讨会也培养了视野开阔、理论扎实的社会栋梁之才,他们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本学期研讨会第一期为基础方法讨论,陈伟泽介绍了数量宏观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经典dsge方法,markov均衡的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含有个体异质性冲击的稳定均衡的数值计算方法。

  在第二期,陈朴助理教授为我们带来关于近几年欧美住房价格上涨的新解释,该文章在开放宏观经济框架下通过引入个体主观信念与学习效应来解释近几年欧美房地产市场泡沫与经常账户的关系。

  第三期研讨会的主题是央行资产负债表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张略钊介绍了如何在新凯恩斯框架下引入央行资产负债表,并分析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变量。

  在第四期,徐剑介绍了关于企业家才能,借贷约束与财产不平等关系的经典文献。

  在第五期研讨会上,潘璐为我们带来关于流动性与货币政策方面的文章。该文章主要分析包含不同流动性资产的货币经济,有助于理解技术与流动性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与资产价格的影响。

  在第六期,郭豫媚介绍了信贷与银行方面的文章。该文章在经典的dsge框架下引入信贷与银行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信贷与银行体系对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在第七期,陈小亮介绍了关于中国增长与转型方面的一篇最新文章。该文章在新古典框架下加入厂商生产技术与借贷能力的差异来解释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转型变化特征。

  第八期研讨会的主题为房地产市场方面的研究。姚一旻介绍了一个能够较好地刻画房地产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能够分析房地产市场内部的主要关系,也能够分析房地产市场变化与宏观经济影响之间的关系。

  在第九期,夏晓华助理教授介绍了经济发展与人类基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该文章从人类基因的角度讨论了基因多样性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关系。

  在第十期,马啸与郭俊杰为我们带来在新凯恩斯框架下分析技术冲击的经典文献。

  第十一期的主题是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邱哲圣介绍了该主题的最新文献。该文章通过引入动态合约来分析金融市场摩擦是如何决定经济体内生选择不同增长速度的生产技术,最终导致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

   附:2013年上半年每期宏观经济学研讨会的详细信息


期数

时间

题目

主讲人

130

2013. 03.13

methods of quantitative macroeconomics

陈伟泽

131

2013. 03.20

house price booms and the current account

(2012, working paper)

陈 朴

助理教授

132

2013. 03.27

the central bank balance-sheet as an instrument of monetary policy (2011, jme)

张略钊

133

2013. 04.03

entrepreneurship, frictions, and wealth (2006, jpe)

徐 剑

134

2013. 04.10

liquidity, business cycles, and monetary policy

(2012, working paper)

潘 璐

135

2013. 04.17

credit and banking in a dsge model of the euro area

(2010, jmbc)

郭豫媚

136

2013. 04.24

growing like china (2011, aer)

陈小亮

137

2013. 05.08

winners and losers in housing market

(2011, jmbc)

姚一旻

138

2013. 05.15

the “out of africa ” hypothesis, human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ar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3, aer)

夏晓华

助理教授

139

2013. 05.22

technology shocks in the new keynesian model

(2004, restat)

马 啸

郭俊杰

140

2013. 05.29

why doesn’t technology flow from rich to poor countries?

(2012, working paper)

邱哲圣,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生

(编辑:王宝奎 吕媛媛;核稿:丁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