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m6米乐app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1—2012)”在人民大学举行
发文时间:2011-11-22

  1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1—2012)”在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举行,这是人大经济研究所自2006年创办“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以来举办的第20期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教授主持。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胡乃武教授,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教授,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教授,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东海证券研究所所长段亚林先生,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阎衍博士,中国证券报常务副总编辑段国选先生等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和业界代表出席论坛。此外,参加当天下午经济学院银行业院友联谊会的国家开发银行营运管理局杨宝华局长、中国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宗良所长、标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温智敏董事总经理、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国际部杨正义总经理等十余名银行业院友代表也出席了论坛。


  林岗副校长首先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充分肯定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已经取得的成绩,并指出本次论坛报告所涉及的反通胀、经济增长放缓、风险上扬等问题正是当前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的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希望此次论坛能够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林岗副校长还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刘元春教授代表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011—2012)——放缓加速、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认为,2012年是中国经济进一步趋缓的一年,“外部经济的放缓与动荡”、“房地产市场的逆转”以及“金融风险与金融扭曲的加剧”等主导中国经济下行的力量。因此,2012年的工作重点应当从“控通胀”转移到“稳增长”、“控风险”与“调结构”之上。


  由于存在中国增长与就业之间不对称的关系,跌破9%的增速放缓应当给予高度重视。但鉴于目前中国结构性问题的持续恶化,以及2008-2010年大规模刺激计划带来的强烈的后遗症等因素,2012年当不宜出台新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特别是简单化的、重复性的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不应出台。不过,在外需下滑幅度较大、消费疲软的前提下,还是应当启动“内需补外需、投资补消费”的政策调整,在适度调整投资结构的基础上,“稳投资”应当是工作的核心。因此,投资不能回调太快,也不能扩张太快。金融扭曲和资源错配带来的风险防范与治理应当成为2012年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之一。
  报告指出,应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重点监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进展,中国政府应当提前防御欧洲债务危机深化所带来的各种震荡,除了外需回落之外,还必须重点监控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异。对于中美汇率冲突的加剧中国政府应当有应对的预案。消费刺激政策应当持续推出,但不宜将消费加速和消费升级视为短期行政化干预的产物。201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依然处于持续恶化的阶段,治理结构性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会上,各位领导和专家围绕人大报告,就全球经济放缓的深度及其传播的路径——是“萧条重现”还是“二次探底”,主权债务危机、汇率调整、国际资本重构对大宗商品价格和中国资金链的影响——是“重返08”还是“高位震荡”,外部环境放缓与内部泡沫逆转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及其风险——是“加速放缓”还是“不对称的v型调整”,资金链的局部断裂、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以及中国融资结构大调整带来的金融扭曲与金融风险——“中国式的次贷危机”还是“新时期金融的再生”,中国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演进的模式——“快速回落”和“高位持稳”是否都是大问题,降速中的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其问题——“降速没有转轨”还是“转轨的前兆”,宏观经济政策的再定位与再调整——小规模刺激方案是否应当出台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讨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教授指出当前应对三个问题作出判断:第一就是从短期来看,通胀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根本的抑制。第二个问题经济增速、回落能不能稳定在合理的区间,而不是过度的下滑、持续的下滑。 第三就是结构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教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一是这一轮的经济振荡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影响。对于未来一个时期经济走势,倾向于用在震荡中前行这样一个判断。二是把物价水平放在政策目标的第一位这种排序不宜做太大的调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在经济增长速度、对外依赖的问题上,有望实现软着陆;在中国经济在房地产问题上是可以实现软着陆的;金融泡沫也可以软着陆。他还表示必须要把一部分中国经济过高的流动性逐步有序地引向国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研究员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是影响我们宏观经济最大的因素,恰恰也是我们调控最难的一件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最需要强调的是要提高调控质量,既有宏观层面的,又有微观层面的要求。最后,隆国强研究员强调要牢牢把握外部的机遇。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研究员认为,适度从紧应该坚持,调控方式应该赶上。适度从紧还是应该坚持一段时间,调控方式应该改善。总之要达到一个目标,还是要软着陆,应该有一个目标区。这个目标区即使模型能够测算出来,但也要有一些经验的判断和演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的保障房就是中国的次级贷款。地方政府的债务还在可控范围内,虽然有一些苗头,但是总的来看还是要发展,只有发展地方政府的债务市场才能冲抵现在对于土地市场的依赖,才能使整个中国的债券市场得到健康的发展。


  论坛讨论环节由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东海证券研究所所长段亚林先生主持。与会嘉宾睿智精辟的演讲和精彩纷呈的问答,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兴趣与共鸣。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济导报等30余家社会媒体对论坛进行了采访和报道,新浪网财经频道对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


  自2006年11月起,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先后在人民大学成功举行了二十期,并发布了同期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论坛所发布的报告被列为中国人民大学品牌的“三大发布指数”之一,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等上级领导部门纷纷来电要求上报研究成果,以供中央领导参考。研究所的骨干人员多次受邀参加中央有关部门的形势分析会,以及在重要论坛上发表演讲,并有多位专家直接参与中央和地方“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作。2011年4月,经济研究所赴美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了“中美宏观经济圆桌论坛”,迈出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走向国际的重要一步;9月,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在香港隆重召开,这也是继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多次在上海举办之后,首次移师全球金融中心香港,引起香港和内地学术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并获得广泛好评,是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践行学术成果“走出去”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内涵与外延。本期论坛发布的报告非常及时地讨论了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反通胀、保增长、控风险、调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新浪网财经频道的相关链接为:

(编辑:王宝奎;核稿:丁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