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m6米乐app

“传承井冈精神,锤炼党性修养”——经济学院国管系、国经系教工党支部赴井冈山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发文时间:2017-04-11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暨人民军队建军90周年之际,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的顺利召开,弘扬优良党风与革命传统,提高教师党员理论水平与党性修养,经济学院国管系教工党支部、国经系教工党支部联合赴江西省井冈山市进行为期三天的实践教育活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逐渐恢复和重建党组织,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时两年零四个月,接连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剿”与两次“会剿”,约有4.8万红军战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井冈山革命精神仍如一盏高悬的明灯,照耀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征途。

    4月2日晚,党员们来到红军剧场,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演出生动再现了朱毛会师、战士挑粮上山、军民合力保卫根据地、十里送红军等历史场景。通过观看演出,同志们直观地了解了中国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过程,深入感受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思想和伟大风范。演出中真挚的军民鱼水情更是展现了共产党人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的先进思想与高尚情怀。

 

    4月3日上午,党员们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缅怀先烈。同志们先后瞻仰了纪念堂、碑林、雕塑园、纪念碑等建筑,并在纪念堂前厅重温入党誓词。同志们在参观过程中深入了解了革命斗争的残酷性,对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而牺牲的志士们报以深深的感佩与敬仰。

 

    接下来,党员们来到大井毛泽东旧居。大井是当时重要的革命阵地,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均曾在此暂居。看着简陋的屋舍,同志们深深感受到井冈山革命岁月的艰难不易;望着读书石和常青树,大家更是感动于老一辈革命家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

 

    3日下午,党员们在黄洋界哨口瞻仰了“黄洋界保卫战”遗址。1928年8月30日,红军第三十一团凭借两个营的兵力,巧施妙计逼退国民党军队的四个团。同志们逐一参观哨口、营房、胜利纪念碑等景点,领略了“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红军风采。正如纪念碑上遒劲有力的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革命精神正如千百万火苗汇聚而成的革命火炬,明亮了雄关漫道,照耀着前方征程。党员们穿着红军装、拎着竹竿重走朱毛挑粮小道。根据地遭围困时,毛泽东、朱德带领战士,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山。这条挑粮小道崎岖不平、湿滑狭长,同志们空手行走也觉不易,不禁对当年负重行军的战士们肃然起敬,也更加感受到“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精神的实际意义与深层内涵。

 

    随后,党员们来到茅坪乡神山村,老支书彭水生同志热情接待了大家。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神山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老支书彭水生当时也在现场,他还质朴地竖起大拇指,当面称赞习总书记:“你呀,干得不错嘞!”同志们在老支书的带领下,走访了几户人家,发现村民们已经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有序地开展生产。如今的神山村已经旧貌换新颜,房舍干净整洁、人民精神饱满,俨然是一个成熟的旅游度假村。看到村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珍贵意义,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

 

    4月4日上午,党员们来到茅坪村八角楼。八角楼是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毛泽东同志曾在此夙兴夜寐、上下求索,终于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中国革命事业也由此迎来新的转折点。同志们参观了当年毛主席使用的竹筒、砚台等展品,仔细观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对毛泽东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直观的认识。

    随后,同志们又来到象山庵。当年,毛泽东与贺子珍两位同志在这里举办了简朴的婚礼。沿着一列朴素的展品与几张老照片看过去,革命伴侣在岁月风雨中相知相惜、相守相望的场景仿佛重现眼前,让大家看到革命者内心中柔软的一面。

    本次实践教育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师党员深入学习体会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更加实际、深入地认识到革命斗争的不易、革命成果的宝贵与革命精神的重要意义。在参观、访谈、调研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中,党员们得到心灵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锤炼和思想上的升华。在今后的征程中,各教师党员将延续井冈山革命精神,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兢兢业业育人,踏踏实实求索,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校基层党组织,科学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贡献力量。

 

(编辑:程万昕;核稿:李佩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