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m6米乐app

讣告 | 沉痛悼念刘淑兰教授
发文时间:2022-12-26

讣  告

b257c9582f684075aff858f4ab4aa395.jpg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外国经济史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淑兰教授,因病于2022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刘淑兰,女,汉族,祖籍山东掖县,1928年11月生于北京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就读于北京慕贞女子中学和文华女子中学。1949年6月—1951年9月在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班、计划经济系学习,1951年9月—1953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1956年调到国民经济史教研室(经济史教研室前身)任教,1965年6月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5月担任经济史教研室主任直到1988年离休。她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留校、教书、育人、写作,也在人民大学结识了人生伴侣。与人民大学共同经历了建校、停办和复校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后,她接续了外国经济史的研究和教学,为人民大学的外国经济史学科很快回归到学界领先水平并保持领先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淑兰教授是我国外国经济史学科奠基人之一,外国经济史学科创立过程留下了她的深深足迹。1959年参编樊亢、宋则行主编的《外国经济史参考资料(近现代)》共三册,这是外国经济史的奠基之作,全书80万字,她贡献了20万字。1961年参加了中宣部和高教部两个部委联手组织高等院校的外国经济史教材编写工作,1965年全国通用教材《外国经济史》前三册出版,她承担了第一册第二章和第五章的写作。参编了1973年出版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

刘淑兰教授是外国经济史学科在改革开放后的接续者。她1987年编著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史》一书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最流行的外国经济史教科书,影响延续至今。这本书讲述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苏联)这六个最发达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特别关注工业化发展的原因、条件、过程,以及对国家地位的影响。1988年出版专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要》,这本书不仅满足了外国经济史教学和研究的需要,也满足了改革开放之初,国人了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的需要。

刘淑兰主攻英国产业革命史,她的专著《英国产业革命史》(1983年)和代表性论文《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为什么从轻工业开始》(1982年)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指导下,从中国学者的角度研究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典范。其对英国产业革命原因的分析是对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如何看待轻重工业比例、商品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现实回应。她关于十五世纪末叶开始的“圈地运动”和资本主义关系在农业中的发展的研究,明确了商品经济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确立中的作用。她对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分析关照的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前景。

刘淑兰教授倾心育人,提携后进。她是我国1981年第一批经济史硕士点的指导教授,与我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孙健教授琴瑟和鸣,他们在林园2号楼3层1号的家也是学生们上课、讨论、聚餐、畅聊的难忘之地。她温和优雅的笑容、包容鼓励的话语、常年与病魔做斗争的精神温暖和鼓舞了一代代的学生。    

尊重刘淑兰教授家人意愿,刘淑兰教授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

深切缅怀刘淑兰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022年12月26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