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m6米乐app

【河北日报】李三希:大咖论“数”丨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数实融合
发文时间:2024-03-10

数字经济呈现出以数字技术为发展驱动力、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生产要素、以平台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新特征。

数据、算法、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推动力。

算法和算力是充分挖掘数据价值的必要支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体现在生产端、渠道端,在科技的生产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产生质的颠覆。

我国特别重视数据要素,各个地方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43个交易平台。但是其中约有2/3没有正常运营,2022年数据交易量仅为40亿,说明我国数据要素建设任重道远。

数字经济背景下,崛起了先进组织——平台。从双边平台到多边平台再到生态平台,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各类平台以不同程度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平台赋能视角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实体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进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

平台在数字经济中有了新定位。平台逐渐在数字经济形态下发挥支撑性作用,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创新战略和国际竞争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未来,平台进一步健康发展,应该注意什么?需要关注三个问题。即平台如何在产业互联网/供给侧更好发挥赋能作用?如何让中国的平台在一些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对平台的治理政策如何定位,如何正确理解反垄断政策?

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创新红利持续释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融合发展,正在引发大规模的技术性突破。数字技术未来能够与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交叉融合,在各领域的应用潜能呈裂变式爆发和扩散之势,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以“计算 算法 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通用目的性技术,推动生物识别、区块链、无人机等多种技术成熟。

在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中,从半导体到通信技术到信息技术到智能硬件再到其他的数字孪生技术,我国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仍然存在受制于人的情况。因此,基础研究薄弱、数字人才匮乏、产学研融合不深等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数实融合成为新常态。数字经济已经跨越了过去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简单应用、局部融合,正在迈向全面渗透、加速融合、深度集成的新阶段。同时,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的成本大幅下降,计算能力大幅提高,数据的价值化应用不断加深,数字经济的红利得到释放。在产业层面上,数字经济将会浸润、渗透到所有产业,产业融合在数字经济中会更深、更广,最终会使传统的产业边界逐渐淡化。

目前我国在数实融合方面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产业互联网规模小、发展滞后、应用场景分布不平衡。其次,我国的产业数字化进程还比较滞后。

数字经济还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一方面数字技术会带来一些新的就业形态,比如弹性就业和零工经济。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工业社会机器替代体力劳动者,在数字时代,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可能会对更多就业群体带来冲击。

未来,我国发展数字经济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府主导、鼓励经营主体参与的方式,加大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监管理念,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监管能力,优化监管方式。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和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