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m6米乐app

【光明日报】秦萍 胡鹏程 谢伦裕:在驱除雾霾中前行
发文时间:2015-07-15

雾霾治理是一个相对缓慢、艰辛的过程。国际雾霾治理有经验也有教训,即使是成功的城市,往往也花费了数十年的努力才赶走雾霾重见蓝天。从来源上看, 交通排放对雾霾的贡献率很高,在城市中表现尤为明显。所以,对交通排放进行控制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机动车和交 通系统的特点,提出尾气排放的治理办法。这些治理办法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政策制定者要综合考虑,有机整合治理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赢得这 场雾霾治理之战。


1.城市交通与雾霾的关系


  目前,我国雾霾高发地多为城市。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业发展程度高,加之城市区域空气气团性质较为稳定,风速较低,不易产生空气对流,这使得在同 等污染条件下,城市更容易出现雾霾。根据北京市环保局2014年公布的监测分析结果,北京市全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36%,本地 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排放贡献所占比重达31.1%,排名首位。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张,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机动车对雾霾的贡献主要包括:机动车尾气直接排放可吸入颗粒物;汽车尾气排放其他污染性气体在 大气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pm2.5;机动车对道路尘土反复碾压并在行驶中带动地面扬尘的产生。其贡献率的大小与单车排放因子和机动车总行驶里程等因 素密切相关,其中单车排放因子又受到排放标准、油品质量、车龄和发动机排量等因素影响。所以,我们可以从燃油品质、排放标准、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和使用情况 以及交通状况等来具体分析交通对雾霾的贡献。


2.我国机动车对雾霾高贡献率的原因


  我国机动车对雾霾高贡献率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较低且起步较晚,导致全国平均机动车单车污染物排放因子远高于发达国家。


  目前全国汽车排放标准进入第四阶段(国4标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开始实施或准备实施第五阶段标准(国5标准)。至今我国排放标准仍只相 当于欧盟2005年的排放标准。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64亿辆,按排放标准分类,国0标准汽车占7.8%,国1标准汽车占 14.9%,国2标准汽车占15.7%,国3标准汽车占51.5%,国4及以上标准汽车占10.1%。其中,占保有量仅7.8%的国0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 量占到了所有机动车排放总量的35%以上,而占保有量61.6%的国3及以上标准汽车的排放量还不到总量的30%。据此估算,如所有机动车均能达到国3 以上标准,那么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可下降50%左右。


  车用油品质低于国际水平,且与我国机动车排放标准不匹配,制约了我国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减排效果。


  油品标准包括硫含量、锰含量、烯烃含量等方面的限制,其中硫含量是车用燃油中最关键的环保指标。燃油的硫含量高,可导致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量增加。


  油品品质低下会对汽车排放标准升级的减排效果形成极大制约。高排放标准汽车如果使用低标准汽油,通常会影响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还会影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效率,使得新车实际减排效果不佳。


机动车保有量和小汽车出行比例快速增加,导致机动车行驶总里程呈爆炸式增长。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在1978年到2014年的36年间从136万辆增长到近11700万辆(不包括摩托车、低速货车和低速电动车等),年平均增 长率为13.17%2000年到2014年年平均增长率更高达17.33%。机动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私家小汽车数量迅速增长。2002年全国私家车 保有量为578万辆,而2014年底保有量已超过10500万辆,是2002年的18倍多。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居民出行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小汽车出行比例逐年增加。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受到城市形态、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城市居民公交出行比例、减少小汽车出行比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机动车分布不合理,交通规划发展落后,造成道路拥堵,加剧尾气污染。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高人口密度地区,人均机动车保有量越高的现象。发达国家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分布态势与此相反。纽约、东京等国际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普遍遵循中心城区低、外围高的分布态势,即人口密度越高,人均机动车保有量越低。


  另外,我国近几年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规划管理水平却未能同步发展。北京主要城区人口密度高于伦敦,低于纽约和 东京,但公路密度远低于其他三个城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73公里,而其他城市均在10公里左右,东京甚至达到了19.07公里/平方公里;在公共交 通方面,北京的公共交通单位密度较低,轨道交通密度低于伦敦和纽约,公共交通车站的密度远低于纽约和东京。


  机动车分布态势和交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得我国目前很多大城市中心区主要道路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 80%的路段和90%的路口的通行能力已接近极限。车辆平均行驶速度低,怠速比例高,加重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对雾霾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综合来看,我国城市交通污染问题的根源是相关污染排放标准和城市规划不能与交通发展速度相适应。


3.交通污染排放的改善办法


  很多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经历过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如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等。对机动车排放的管控是这些大城市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手 段之一,并且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结合我国机动车和交通系统的现有情况,我们着重强调降低单位汽车排放量、控制机动车数量和改善交通结构三方面。照此思路, 我们从根本治理途径、直接政策干预和长期控制手段三方面提出交通污染排放的改善途径。


  根本治理途径:革新技术,降低单车排放污染水平


  污染治理需要从污染源头进行控制,降低单车排放污染水平是治理交通排放的核心。


  首先要加速改进传统汽车技术,降低单车污染排放水平。传统能源汽车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将是机动车构成中的主要部分,其高pm2.5贡献来源于内 燃机的高污染物排放,主要是由其燃气供应量不精确和燃油燃烧不充分造成。对于新型汽车,可以通过研发更先进的发动机,优化车辆设计,降低车辆污染物排放水 平;对已生产成型的传统汽车,应加快提高汽车尾气处理技术,通过加装外置设备在排放端净化尾气。这些均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汽车排放标准促使汽车生产企业改 进。


  其次要鼓励和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普遍能耗较低,尾气排放量较少甚至为零。近年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发展态势良好,电动汽车对能源的需求时间灵活性高且需求调整成本低,对风电、光伏等分布式发电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最后要加速车用燃油品质的提升。我国燃油质量与世界水平的主要差距在于我国燃油的硫和烯烃含量高,芳烃含量较低。这主要和我国自身原油含硫量较 高以及石油行业的垄断有关。所以,解决燃油品质问题,要加速石油行业改革,逐步对市场开放,提高行业内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加强对炼油企业的监管,提高燃 油品质要求。另外,管理部门应结合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在全国逐步推广实施第4阶段乃至第5阶段排放标准,加速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制定更加科学的法律行规, 严禁未达标燃油进入市场。


  直接政策干预:完善税制,使用市场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调整企业和消费者行为


  首先要按照汽车排放水平征收排放税,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环保责任。汽车排放产生大气污染,给整个社会带来负外部性,排放税的征收可以激励污染超标汽车制造厂家做出必要及有效的技术改进,促使汽车消费者做出行为调整,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在排放税的实施过程中,需建立相应制度措施。例如,在年度车辆检查中加入对车能耗的评价,对高能耗车和老旧车、黄标车征收排放税;严格车辆报废制度;配合征收消费税、燃油税等,控制燃油使用量,从总体上减少污染排放。


  其次可在人口密度大的区域进行机动车限行或征收拥堵费;对大城市实行小汽车限购政策。限购、限行或征收拥堵费可以减少小汽车出行,从而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拥堵和污染问题,并为城市交通结构升级提供时间缓冲。限购政策会对汽车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对高排车限制、对节能车优惠的方式进 行引导,促进汽车企业生产向节能方向发展。


  此外,税收和行政政策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效果、效率,还要考虑到公平。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对税负的承担能力不同,同样税率的环境税,低收入 阶层受到的影响会大于高收入阶层所受到的影响;限购、限行政策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出行方式会产生较大影响,而高收入人群则有更多的规避方式。因此,政府在制 定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充分研究、谨慎选择。


  长期控制手段:改善交通系统,培养绿色出行意识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是一项持久战。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行为,需要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培养绿色出行意识,使得公交出行成为居民的最优选择。


  首先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保证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我国城市居民在出行时选择私家车而非公共交通,主要是因为 公共交通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线网密度低、换乘不方便、准点率低等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公共汽车出行速度(门到门)仅为小汽车出行速度的40%


  要改善这种情况,须使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轨道交通是对机动车替代率极高的一种交通方式,但目前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车站、住宅、商业设 施等各种建筑物之间并未实现有机整合,步行距离过长、步行路线不合理、步行环境差等问题较多,大大降低了轨道交通服务的吸引力,间接刺激了居民对小汽车的 需求和使用。借鉴东京、新加坡等城市的经验,城市的扩张应当主要沿着轨道交通线路发展,并注重对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及沿线土地进行综合开发,避免城市的无序 蔓延。


  其次要提倡绿色出行,增强环保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良好环境的需求也随之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宣传等方式引导人们的环保行为十分必要。


  国际上很多大城市都很重视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伦敦、悉尼等城市从小学就开展步行、骑自行车上学等绿色交通方式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孩子的绿色出 行意识。美国麦迪逊广场旁边的三车道城市快速路上规划出自行车专用车道,为骑车者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环境。日本在机动车进入家庭时期,购车应自备车位,不 能侵占公共空间”“私人小汽车通勤行为奢侈浪费,有损公众利益等理念深入人心,让我们停止私人小汽车通勤的政府宣传口号得到企业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我国在进行环保宣传时,应当与保障绿色出行环境相结合。绿色出行概念近年受到中国各大城市的日益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绿色出行体系的建设。 不过日益恶化的环境,使不少出行者对绿色出行方式有所顾虑。所以,为绿色出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是推进绿色出行理念的前提和关键。同时,应当将以车为本的思想 向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避免挤占自行车道和步行空间,并加强行人、自行车安全过街设施建设。


  原文链接:http://news.gmw.cn/2015-07/15/content_16300909.ht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