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m6米乐app

案例中国丨推动茶产业高品质发展——湄潭篇
发文时间:2022-03-15

“案例中国”学术实践项目是我校开展的学生学术实践专项改革试点,注重体现“突出案例研究、提前发布选题、公开报名遴选、教师精准指导、深耕实践基地、强化过程管理、突出成果集成”等特点。本次案例中国共有18个调研项目,其中有10个项目由经济学院教师进行专门指导。经院一家人特推出案例中国系列调研活动跟踪报道,展现经院风采,厚植实践精神。


调研概况

“推动茶产业高品质发展”项目调研于2021年7月19日至7月26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展开,参与调研的人员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陆方文教授、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颜嘉楠、王宝锦、陈航、李昊泽,以及项目组成员李星烨、陈雨泉、庄世龙、徐嘉忆、王博文、罗陕缘、邓子钰。本次调研的主题是茶产业高品质发展,以贵州湄潭“公司 村集体 农户”模式为样本,探究“公司 村集体 农户”模式是否能够成为推动茶产业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推手,分析该模式的特点,为湄潭茶产业建言献策。

湄潭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茶树生长。湄潭是全国著名的农村改革试验区,茶叶是湄潭五大优势产业之一。这里有生态茶园60万亩,是贵州第一茶县、位列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二位;所产“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湄江翠片”等品牌茶叶享誉中国。据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统计,截至2021年上半年,湄潭县全县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60万亩,欧标茶园约4.4万亩,全县茶叶总产量7.66万吨,产值60.66亿元,茶业综合收入达150.13亿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其中60%以上来自茶叶收入。在大力推动的茶旅一体化进程下,借助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湄潭县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8年9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同意湄潭县在内的1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

调研团队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户、耕田公司、村集体、茶经纪人、茶加工企业等多方主体在内的系统框架,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结合的形式收集一手材料,后期将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调研期间,调研团队对湄潭茶产业发展中心、耕田公司、兰馨茶业、阳春白雪、高原春雪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并先后走访了中华村、梁家坝村、马义村、随阳山村、大桥村、群丰村、兴隆村、龙凤村、核桃坝村、金花村共10个村,对每个村的村支书/主任进行访谈,并走进茶园,在每个村都随机抽取农户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团队的目的是通过访谈资料和问卷数据,总结出湄潭县“耕田公司 农户”模式的做法与特点、成效与启示,找出其对湄潭茶产业高品质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建议。


调研过程

公司

本次调研,调研团队以耕田公司的“公司 村集体 农户”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了解到其他多家企业的茶产业发展模式。不同模式为湄潭县茶产业提供了多种可行的发展道路,但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下面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本次调研的茶叶企业。

7月20日下午,团队前往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和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访谈。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是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集茶叶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兰馨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和“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了茶叶基地5万余亩(自有核心基地1200亩,带动农户发展茶叶基地3万亩)。

如今,兰馨一方面专注于干茶的精加工,尝试“国企 混企 民营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建立标准化加工平台孵化中小型茶企,后以其干茶为原料打造成品茶;另一方面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手段发展茶园订制业务,做茶园管理与茶园订制的中间商,探索农业4.0新业态。

贵州阳春白雪茶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是一家以茶叶科研、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茶实体公司。公司拥有有机茶园基地488亩,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以及“公司 农户”的生产模式,密切与农户的联结关系,打造了高端名茶“贵芽”,带动农民增收。

阳春白雪在注重生产和经营的同时,也不忘挖掘湄潭茶的文化内涵,以文化树人、以文化带动品牌宣传。公司在园区内设计建造“茶佑中华文化长廊”,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征南夷时发现黔北茶叶交易,到“茶圣”陆羽盛赞夷州茶,再到各朝各代将湄潭茶作为贡品,呈现了湄潭茶悠久的历史渊源。

7月23日,团队前往贵州耕田现代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高原春雪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访谈。贵州高原春雪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拥有2000亩的基地茶园,采取“公司 农户”的生产模式,是一家集“基地 工厂 自主营销团队”为一体的茶业公司。

耕田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湄潭县政府领导的贵州茗城农商旅集团的一级子公司,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生产模式,通过建设欧标茶园解决茶产业质量安全问题,带动农民增收,共建湄潭茶产业链命运共同体,以贵州针茶交易平台探索全产业链集团化新模式。

生产端,高原春雪和耕田公司都实行农药统防统治、化肥统购统施、茶青统管统销,减免农户的生产成本。高原春雪得益于较早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基地在三年前已达到欧盟认证标准,现在通过了雨林联盟认证,并基本达到欧盟有机认证标准;耕田公司以建设欧标茶园为基础,搭建贵州针茶交易平台,整合茶叶加工销售企业,规范茶青采摘标准,实现加工质量标准化、市场经营规范化、产品销售品牌化,共建湄潭茶产业全产业链集团化命运共同体新模式。

未来,耕田公司将进一步实施对基地的精细化管理,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耕田模式”,打造全县的区域品牌,推动湄潭茶产业高品质发展。

调研团队在阳春白雪公司进行座谈


村集体

本次实地调研中,调研团队共走访了10个村,与各村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各村发展茶产业的特色举措。

10个村庄按照茶产业经营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正在与耕田公司合作,打造“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茶产业经营模式,包括中华村、核桃坝村、兴隆村和随阳山村;第二类正在与其他企业合作,打造“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包括群丰村、龙凤村;第三类则不与公司合作,直接由村集体对零散农户进行管理,包括梁家坝村、马义村、大桥村、金花村。

十场座谈结束后,调研团队对湄潭的茶产业经营管理模式有了更加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各村负责人对茶产业的重视、对种茶关键防治要点的清晰阐述,以及对各家各户情况的如数家珍都让调研团队印象深刻,团队成员们近距离地感受到湄潭作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的魅力之一——基层管理者的敢想敢做、目光长远。

image.png

调研团队在中华村进行座谈

调研团队在核桃坝村进行座谈

茶农

在本次实地调研中,调研团队深入田野,走进村民的家门田地,同茶农交流,力求在茶青生产的源头处,更真切地体会茶产业的发展脉络。8天时间,10个村落,百余户人家百余份问卷,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体会与期待。

调研团队在面向茶农的问卷中考察了两大类问题——耕田模式与茶叶安全:茶田规模如何?农药与肥料从何处获得?所需成本、产出情况及出售价格如何变化?相关培训是否有宣传又是否落实到位?质量安全监测由谁负责?检测频率又是多少?是否听说过检测不合格的现实案例?当前所采用模式的优劣所在?模式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所调整……调研团队从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中寻找核心的答案,搜集遗落在全县各个村落的可能碎片。

随着调研进度的推进,调研团队见识到的茶产业产销模式也越来越多。规范有序的管理,人人服从的要求,群丰村的高原春雪模式不仅广受湄潭人民的欣赏,也使得调研团队全员给予了好评。农药肥料全部免费发放、统一定时施用,违规施药施肥的连坐惩罚制度制止农户擅自操作,多处定点茶叶收购市场之外再无不受监管的收购商,有规律的培训大会让几乎人人都能真正地参与学习。接下来,在兴隆村,调研团队所了解到的耕田模式更为清晰有效:统一飞防在不同地形情况下效果不尽相同,自行施用农药虽存在但农药来源安全可靠;肥料统一不够到位,但自行购买施用的也是适量安全的复合肥、有机肥;质量安全宣传比较到位,但存在政府统一对草甘膦的禁令宣传影响……这些信息进一步支撑着调研团队逐渐成型的成果框架。在龙凤村隶属于多个企业的茶园里,同农户的交谈拓宽了调研团队的视野。这里,土地流转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明显快于其他村落,茶叶质量安全监测更为严格,农户采摘茶叶的热情却因为自由度的降低并不是很高,统一的农药、肥料施用效果并不似统一管理前好,但农户的收入确实得到了提高。相似却又各有不同的茶园管理模式相互碰撞,调研团队抽出共性,推演其差别的影响。

最后一天的田野调查,团队在上午走访了“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核桃坝村,用耕田模式最初施行之处的情况拼上耕田模式的最后一块拼图。在这个耕田模式施行最久的村落里,各种策略落实、改进的效果确实有目共睹:更加灵活的统防统治允许农户上报实际情况并在指导下自行做出调整,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在宣传下也的确深入人心……下午,团队走进实现茶旅融合的金花村,在“遵义红”的发源地感受到了茶旅融合之下农户对未来欧标茶园发展的美好愿景,聆听到模式之外的评价,将调研之旅中听到的、看见的融会贯通,带着满满当当的数据与收获踏上归途。

image.png

调研团队进入茶农家中进行访谈

image.png

调研团队对茶农进行问卷调查


调研结论

八天之旅转眼结束,团队成员们只叹时光匆匆,来不及再品一盏湄潭的好茶。虽然调研活动结束了,但团队成员将带着调研中的收获和思考,继续探索湄潭茶产业高品质发展的最佳途径。

发展模式创新多样,孰优孰劣?调研之初,团队从方案到问卷无一不以耕田公司为中心,不曾想真正开始调研之后才发现,湄潭的茶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多种模式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创新之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立,使得村集体在茶叶生产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茶叶公司依据各自的发展经验和特色,发展出反租倒包、定制茶园等;互联网的发展和疫情的冲击,使得传统营销模式也发生转变,不少村庄和公司也开始采取抖音直播等电商销售方式。创新,给湄潭的茶产业带来生机与活力,茶农的生活越过越好,湄潭也凭借其安全优质的茶叶被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认可。其中,不少创新模式得到了小范围内的推广,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但是,60多万亩茶田关系到全县茶农的收入来源,茶产业发展模式的规模成为制约模式的重要因素。目前,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仍然存在着零散化的问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茶企基于自身利润空间的考虑,在扩张规模上有所顾忌。耕田公司作为国企,发展目标不仅是自身盈利,而且承担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在统防统治、规模生产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未来,多种创新模式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茶产业发展,我们将共同见证。

政府市场合作共赢,如何协调?要走好湄潭茶产业高品质发展的道路,政府和市场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湄潭茶园面积逐年扩大至60万亩,茶叶质量安全管控迫在眉睫。因此,为了保障湄潭茶叶安全,提升湄潭茶叶品质,湄潭政府首先带头,制定质量安全标准,并打造规范示例,起到示范和监督的作用;市场紧随其后,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调整,从上游的农药和化肥,到种植端的茶园,再到下游的加工厂和销售商,自发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整体。在后续的具体合作过程中,政府希望市场能自发地推动茶产业走高品质发展道路;但目前,市场在质量安全管控上仍然高度依赖政府监督和补助。市场能否打通全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在政府减少干预的情况下,自发推动茶产业高品质发展,这将成为调研团队后续关注的重点问题。

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走向何方?调研临近结束时,湄潭罗主任多次询问调研团队是否会跟踪课题。短短八天的造访,团队作为“观茶家”来到湄潭,看到这里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变化,却仍然未知湄潭茶产业未来将走向何方。湄潭茶叶的故事不会因为调研团队的离开而中断,众多发展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演绎出湄潭更加精彩的明天。


调研感想

初入人大时就记住了“将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这句话,却遗憾于三年来一直没有机会参与实地调研,因而湄潭之行于我而言是新奇的、愉快的、收获颇丰的圆梦之行。在湄潭的每一天都是令人期待的,八天十村,几十段访谈,每一段访谈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或村庄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我第一次意识到所谓“发展”是如此鲜活,如此困难,如此引人深思。同时,在这里的每一天也都充满挑战,部分实地情况与我们预想中大不相同,我们总在执行“设定计划-实施计划-发现问题-改变计划-重新实施”的循环,每次推倒重来都使得我们的调研思路更加完善、适用。调研结束了,但真正的研究刚刚开始,期待我们团队的进一步思考挖掘。

——经济学院2018级本科生 陈雨泉

这次的调研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练和成长。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调研的过程中,不论是基层干部、工作者还是农民和小商小贩,都有我们需要向其学习的地方。或许真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虽然实践之前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了准备,但是真正进行实践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现实比我们的设想要复杂得多。实践结束了,我们心中或许出现了更多的问题,但我们却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这些问题来自那些有着迫切诉求的农民和企业家,来自现实和理论的矛盾。我们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能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真正对湄潭茶产业的发展问题做一些有益的思考。

——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 李星烨

八天的调研是我第一次真正深入田野,也切实触碰到乡村振兴中的发展问题并开始思考现实解决途径,这段经历给我以诸多感悟。

首先,在对“茶产业高品质发展”命题定义的思考中,通过拓宽研究视角,我们以村集体、企业、农户为三大研究主体切入,同时关注茶经纪人、加工商、政府部门代表等,前往各单位,以座谈、入户调查、走访参观等方式,倾听各方声音并剖析其立场。同时,每日老师指导的总结复盘,使我们通过交流实现了后续行程调整以及对同一问题的多角度认识。我们尽可能调整完善调研方法及思路,得出理性科学的调研结果,探索社会的真实状态,并尝试以案例为本,表达改善民生的真诚关怀。

——环境学院2019级本科生 王博文

调研团队在云贵山上合影留念


图文丨湄潭县“案例中国”调研团队全体成员
编辑丨网络中心 刘天贇
题图丨设计部 王文昱
核发丨李佩洁


网站地图